纪木睿点评丨一名怀孕35周以上的孕妇因拒绝下飞
- 编辑:admin -纪木睿点评丨一名怀孕35周以上的孕妇因拒绝下飞
集目新闻评论员曲静11月10日消息,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称,一名孕妇登机后向空乘人员表示自己已怀孕35周以上,要求照顾,但被鼓励下机。 11日上午,该航班上的乘客告诉吉木新闻,这名怀孕乘客因拒绝下飞机而与空乘人员发生争执。在警方介入后,孕妇最终离开了飞机,导致航班延误一个多小时。 (据集木新闻11月11日报道)据该航班乘客张先生(化名)透露,孕妇告诉空乘人员,她已经怀孕35周多了,需要特别照顾,如果出了事,她自己负责。这一言论和行为引发网络热议。有网友认为,如果孕妇预测因为她可能有危险,所以她不应该登机。这架飞机对她未出生的婴儿的安全构成了无端的威胁。有网友表示,如果孕妇不发声,不要求特殊照顾,可能就飞得很顺利了。如果他坚持要特殊照顾,事情就会变得更加困难。需要强调的是,航空运输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定,尤其是针对孕妇等特殊旅客。西藏航空的规定也很明确:出于安全考虑,对于怀孕35周及以上的孕妇、产后7天以内的妈妈等群体,将不提供运输服务。这一规定并非“冷血”,而是基于飞行安全和旅客健康的保护措施。起飞降落时的气压变化、颠簸的风险、紧急情况下医疗救援的难度等,安全是第一要务,航空公司也可以理解必须考虑到这一点。这名孕妇明知自己病情特殊,但仍坚持违反规定登机,并要求“特殊照顾”。他进一步向她施压,称她将“对发生的任何事情负责”。实际上,他正在将个人健康风险转嫁给飞机和其他乘客。试想,如果航空公司妥协允许登机,飞行途中发生事故,医疗责任能承担吗?谁应该支付其他乘客的时间和旅行费用?每个成年人都是对自己的安全和健康负责的第一人。在日常生活中,个人需要评估风险、尊重规则、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为,而不是把所有责任都放在“特殊照顾”上。对于有网友所说的“不公布就好了”,这种侥幸心理是不可取的。有句话说,每一次看似过度的监管背后,都是一个深刻的教训。隐藏起来可以暂时“渡过”,但如果在高空发生意外,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多年来,公共安全政策的制定保护了大多数人的权益,界限清晰。如果大家都遵守规则,公共秩序岂不是会被扰乱吗?真正的自卫是尊重安全、尊重规则,而不是依靠“捷径”来达到目的。在这起事件中,工作人员遵循原则,警方出面干预,是对规则的严格维护。耐心等待其他乘客也体现了对公共秩序的尊重。公共服务应该有温度,但也应该有分寸。它们可以为特殊群体提供安慰,但无法“覆盖”所有风险。我们每个人既是服务的承担者,又是秩序的守护者。孕妇可以选择更安全的出行方式,飞机可以——优化解读和沟通也让其他旅客能够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只有这样,公共空间才既有序又温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