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运动会| “排球是我们的乡愁”——全运场馆

新华社广州11月13日电(记者田建川刘波)“好球!(好球)”12日在广东江门台山市举行的全国第十二届男排比赛中,72岁的海外老人陈宇豪放出“我爱泰山旗”为运动员加油。年轻时曾担任泰山排球队副队长,并担任副攻手。陈宇豪在江门台山新宁体育馆合影。陈宇豪日前从美国芝加哥回到家乡泰山,在全运排球场感受到了浓浓的乡音和乡愁。 “很高兴能在家乡看全运会,就像我打比赛的时候一样。”排球运动在泰山发展已有数百年历史。当时,在华侨华人的推动下,这项运动漂洋过海来到了泰山,在这片土地上扎根。 1914年,在华侨的鼓励下,排球是从国外传入泰山的。木杆被用作网,空地被用作球场。排球运动很快在这里扎根。陈宇豪介绍,台山华侨在家乡打排球时经常使用英语。例如,他们把“好球”称为“骨波”(类似于“好球”的发音),将“入站球”称为“倒太阳”(类似于“Out Side”的发音)。这些法庭术语至今仍在当地使用。在泰山,方言与外语碰撞的独特“语言杂种”现象被称为“半堂班”。 “排球是我们的乡愁,是回家的感觉。”一起观看比赛的78岁华侨刘迎宾说。他是大芝加哥地区华侨华人联谊会秘书长。这次他和一些老乡从美国回到泰山参加第十一届世界泰山宁阳联谊会11月14日至16日召开同乡会联谊会。右边的是刘迎宾。泰山是著名的侨乡。据台山市人民政府官网显示,约有180万台山居民旅居海外,遍布香港、澳门等107个国家和地区。确实是日新月异。 “我们心底里为萨而自豪……无论走多远、身在何处,对家乡的热爱都会更加强烈。”刘迎宾说,全运会男排比赛成为了乡愁的又一载体,不少台山侨胞来到赛场观看比赛,为运动员加油。作为“排球之乡”,台山人民对排球情有独钟。据统计,台山市常住人口约90万,现在有业余排球队3300支,近50万人可以打球排球。夜晚的体育场让人兴奋不已,时常出现“兄弟姐妹一起打球、父子对战、爷爷欢呼、奶奶烧水”的感人场面。陈宇豪就是在这样的排球环境中长大的。 1972年,加入泰山排球队。排球与青春是同伴,排球文化基因融入血液。 20世纪80年代定居异国他乡后,一有机会就经常和乡亲们一起打排球。图为陈宇豪(前排右一)年轻时与泰山排球队队友合影。 20年来,全运会排球赛事第三次在台山举办。为备战本次全运会男排比赛,泰山对新宁体育馆、泰山体育馆进行了升级改造。六级智能灯光系统满足4K、国际广播电视转播要求l级地板和专业胶matyak的竞争中生存。陈宇豪表示,以前比赛都是在露天场地进行,人工计分。如今,硬件条件改善了,有了标准化的排球馆,但潜伏在台山街头的对排球的朴素热爱却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