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条“活”了!这个思想政治课让两千多年的家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袁田)一封写于2000多年前的关于国战的信,在“荆楚书信”课堂上“旅行”过。开篇就是“急!妈妈!快点赚钱!急!急!”这引得全场哄堂大笑,瞬间拉近了同学们与千年纸条的距离。 10月28日晚,《给荆楚的书》第三期第三讲开始了,《君碑载道,楚韵传遗——从荆楚简读人书写的历史》。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陈志敬、荆州文物保护中心赵阳博士、荆天戈莫斯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牟飞共同授课,带领同学们从荆楚简牍中了解“人民书写的历史”。 课程从“中国最早的家庭书信》——秦竹简从水虎地开始,从黑府、经甲的家庭故事,到算术简中的“奥题”,再到秦代“文官”的“工作笔记”和“年谱”。简中生动的生活场景逐渐展开,呈现出普通人书写的生动历史。 “狐狸、浣熊、狗出海关,租金一百一十一块钱……”在课程互动环节,物理与光电子学院学生胡小文当场解题,用现代数学解决了西汉算术难题,引来阵阵掌声。 “荆楚竹子中所蕴含的生活、当娑和普通人的智慧共同构成了一段精彩的历史本身,但竹简的发掘、修复和解读却充满了挑战。”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赵阳从考古战线出发展示了竹简从发掘到修复保护的全过程,介绍了荆州在竹简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 如何让古老文化“活”起来?穆飞以荆州鱼糕、锅盔等特色食品为例,阐述了文化与创意设计如何助力荆楚文化“圈外”传播,激发学生浓厚兴趣。 “我是听着秦简​​故事长大的,传承秦简故事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学院思政12402班学生杨新乐在课堂上看到家乡云梦绥湖地未开封的秦简,深受感动。 “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将文明瑰宝传承给子孙后代。” 课程在第二届楚文化节主题曲《让世界看见》的曲调中结束。 戴荣 原国家统计局副书记荆州地方铁路局党委、副局长,机关党委负责人及湖北省红信研究传播中心全体教师及100余名学生聆听了思政课。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You'll like the following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