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楚”友】荆门:湖光倒映古墓,林海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毕俊业辉通讯员肖明宇)在长江流域的生态画卷中,荆门以独特的林海景观、幽静的古村落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画卷。 10月16日,“长江之友”2025湖北生态文化宣传活动穿过荆门,前往稠湖国家湿地公园、明明陵、大口国家森林公园。在茂密的森林氧吧里,他们探寻城市在保护生态本底、传承文化文脉方面的坚实痕迹。 清晨的莫愁湖国家湿地公园,湖面薄雾缭绕,阳光冲破云层,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不时有水鸟掠过湖岸,留下芦苇丛。 近年来,莫愁湖国家湿地公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湿地监测体系,优化水生植物布局,营造适宜鸟类、鱼类栖息的环境。如今,这里已成为市民观鸟、亲近自然的好去处。采集队员沿着环湖路线行走,观赏岸边的垂柳和水中盛开的睡莲。听工作人员介绍:“莫愁湖作为荆门湿地的重要生态屏障,不仅滋养了周围的动植物,而且通过水系连通、植物修复等项目,成为调节区域气候、净化水质的‘天然石’。” 离开莫愁湖,一行人前往明明陵,这一文化遗产历史的深意扑面而来。穿过刻有“将士在此等候下马”的汉白玉石碑,我们便来到了全长1368米的龙形祠堂。时间青石板铺就的龙脊,石块填满的龙鳞清晰可见。两侧12对石像——狮子、仓鼠、骆驼、大象等排列整齐,雄伟庄严。 “这座陵墓里埋葬着明代嘉靖皇帝的父亲朱友启和母亲姜氏。墓主生前不是皇帝,死后却被当作皇帝对待。‘一陵两陵’的结构在历代帝王陵墓中是绝无仅有的。”解说员指着两座相连的宝城介绍道,前宝城是按照诸侯王的规定修建的,后宝城则是按照帝制扩建而成,中间有一个瑶台相连,形成了独特的格局。 冯征集队员登上明楼,没有注意到陵园全景:3600米长的外城周围是一个纯粹的瓶子形状,九河穿行其中,预示着内明池和外明池。不仅符合古代的风水理念,而且还具有功能和消防作用。触摸明楼内“恭睿献帝陵”的神圣题碑,聆听大典大论的历史故事,一切仿佛穿越时空,真切地感受到了明代精美的建筑文化和深远的皇家文化影响。 最后一站是大口国家森林公园。当我们走进公园的那一刻,清新的草木香味扑面而来。作为大力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座占地9.4万亩的“绿色宝库”,森林覆盖率达90.3%,平均负离子浓度为4553个/立方厘米,夏季平均气温15.9℃,是一个现实的天然空调环境。ner和森林氧吧。 采集团成员走过林间小道,耳边鸟语虫鸣,身边古树包裹,江汉蔚为壮观的莺子洞瀑布从蝙蝠壁上倾泻而下,正对着下方的深潭。反思变得有趣;九级天溪河从台阶中流过,水底清澈见底。 “公园内有植物438种,动物100多种,云台寺、松门寺等古刹遗址至今仍保存完好,儒、道、佛文化在这里交融。”工作人员介绍,公园以“保护为基础,文旅融合”为理念。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中国森林健康养生基地”。 来自波光粼粼莫愁湖的光影,到明明陵的厚重历史,再到大口森林公园的茂密森林,荆门的每一处景色都给收藏团的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纷纷表示,将把荆门的生态美、人文美转化为生动的内容,用文字讲述湿地保护的故事,用图像展现皇陵的建筑美,让更多的人了解长江流域这一文化为保护自然遗产和文化底蕴所做的努力。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You'll like the following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