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上门+进村”双轨服务激活乡村振兴新引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朱长春)在深化“放管服”改革、培育市场主体的政策引导下,宣恩县环境市场服务与助力乡村振兴双轨制,为山区发展注入新动能。面对山区群众“服务距离远、手续复杂”的问题,该所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在会口村,工作人员深入山野,为农户家送办证服务。通过预约对接、全程引导,实现“咨询-填表-领证”一站式流程,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完成市场主体登记。同时,马湖坪村创新推行“教学+实践”一体化模式。工作人员在办理营业执照的同时,系统指导村干部掌握材料分析、信息录入全流程,努力打造“坚不可摧的工作团队”。这种开展培训和实践教学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市场登记注册业务的质量和效率,为农村留下了一支可持续的服务力量。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不少村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养殖措施和饲养特性,但由于交通不便、方法不熟悉,对市场上的生物缺乏识别。”研究所所长龙松平表示,“我们不仅要解决眼前的登记问题,还要帮助村建立自主服务能力,这是落实培育市场生物政策的具体实践。”研究所通过精准落实,落实打出多元服务“组合拳”:为会口村实施“上门预约、现场结算”移动服务;对贫困村采取“企业带教、能力建设”的培育模式。这种双轨并行机制,既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又夯实了村级服务的基础。目前,通过“上门+进村”服务模式,已成功为6名因各种原因未办理营业执照的村民办理了营业执照,帮助蜂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拿到了“市场通行证”,实现了从“产品”到“货”的关键跨越。从“群发跑腿”到“上门服务”,宣恩县长滩河市场监管所的创新实践只是全国市场监管系统优化业务的一个缩影“十四五”期间的环境问题。下一步,研究院将在全市推广这一服务模式,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更好的地方产业认识市场,转化为稳定的振兴成果,用实际行动为市场生物增添更多的获得感和满足感。